15
0
新神话时代 新神话时代主要人物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“新神话时代”这个词儿,我脑子里蹦出来的不是什么金光闪闪的神祇,反而是一个个行走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普通人。他们或许就在你隔壁工位,或许就是凌晨便利店那个买咖啡的疲惫身影。你瞧,神话早就不是躺在故纸堆里的老古董了,它正活生生地在我们这个有点荒诞、又充满奇妙的时代里喘着气儿呢。说到核心人物,我第一个想到的是“连接者”林默。这家伙,怎么说呢,像个信号不太稳定的Wi-Fi路由器。他有一种近乎诡异的本能,能在最嘈杂的地铁报站声里,捕捉到一丝来自遥远过去的叹息;也能在闪烁的霓虹灯广告牌的光晕中,瞥见一抹不属于这个维度的流光。我总觉得他像个活的“翻译器”,只不过翻译的不是语言,而是那些散落在现代都市缝隙里的、古老神怪的微弱信号。他本身是个再普通不过的APP程序员,却被迫成了两个世界之间那道薄薄的、颤巍巍的桥梁。你能想象他一边跟产品经理扯皮需求,一边用眼角余光瞄着窗外那只正在舔毛的、可能大有来头的三花猫吗?这种割裂感,恰恰是他最迷人的地方,也最让我心疼。然后就是“守护者”陈星火了。这姑娘,人如其名,像一团行走的、闷烧的炭火,平时不显山不露水,甚至有点沉默寡言,可一旦她在意的人或事受到威胁,那火“呼”一下就蹿起来了!她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后裔,也没有林默那种敏锐的感知,她的力量来源于一种近乎固执的“守护”本能。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场景是,当某个被遗忘的小地精要被推土机赶出最后的栖身之所时,是星火,这个看起来瘦瘦的女孩,直接冲上去挡在了前面。那一刻,她眼里烧着的不只是愤怒,还有一种更深沉的、对“家”的执念。她用行动告诉你,神话时代的斗争,早就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神魔大战了,它可能就是为了楼下那棵老槐树,或者一条即将被填埋的小河沟。当然,有光就有影。这个新神话时代里,最让我脊背发凉的角色,恰恰是那些看起来最“正常”的人。比如那位总是西装革履、笑容无可挑剔的企业家,“收割者”赵元启。他太聪明了,聪明得可怕。他嗅到了这个时代弥漫的、由信息、欲望和古老能量混合成的特殊气味,然后,他像经营一家顶级公司一样,开始系统地“收割”这些资源。传说被他打包成IP,神秘现象被他制造成爆款话题,甚至连那些懵懂小妖的微弱灵力,都能被他转化成某种“新能源”。在他眼里,神话不是信仰,是风口,是资产负债表上最诱人的资产。你说他坏吧,他的一切行为都合法合规,甚至推动了经济;可你说他好吧,那种将一切神秘与美好都明码标价的冰冷,总让我觉得,他才是这个时代最彻底的“反神话”。除了这些走在明面上的人物,那些若隐若现的“旧神”们,也特别有味道。他们失去了香火,失去了神庙,像一群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、落魄的贵族。我曾在一个故事里写到一位沉睡在城市地下水系中的河神,祂的神力早已衰退,只能通过影响局部天气,让某个区域总是莫名其妙地下点小雨来刷存在感,像个不甘寂寞又无能为力的老人。这些角色身上带着一种巨大的失落感,他们的挣扎,何尝不是对过去某种秩序的哀悼呢?这么一想,新神话时代的人物图谱,还真是丰富得惊人。它不再是单一英雄的史诗,而是一张由感知者、守护者、掠夺者、失落者共同编织的、复杂而迷人的人际网络。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回应着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抛出的难题。神话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,它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日常,带着点咖啡因的苦涩,混合着地铁的风,还有显示器幽幽的蓝光。你说,这不比那些老掉牙的、千篇一律的屠龙故事带劲多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