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援格林赛罗斯 支援格林赛罗斯任务的问题

nazhan 6 0
支援格林赛罗斯 支援格林赛罗斯任务的问题说真的,直到现在,我偶尔还会梦到格林赛罗斯那颗星球。不是梦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场面,反倒是那些细碎的、让人浑身不自在的细节——比如,空气循环系统里永远带着一股金属和汗水混合的、挥之不去的酸味,还有照明灯管那该死的、一刻不停的嗡嗡声。你问我支援任务怎么样?唉,那可真是……一言难尽。我们当初接到命令时,心里多少是带着点英雄主义的幻想的。想想看,跨越星海,去拯救一个濒临失守的前线堡垒,这听起来多带劲!可现实呢?现实就像一盆掺着冰碴的冷水,从你头顶浇下来,透心凉。我们的运输舰还没着陆,就被敌人的防空火力热情“招待”了一番,那感觉,活像被扔进了一个疯狂摇动的铁皮罐头里。你能清晰地听到炮弹碎片敲击在舰体上的声音,叮叮当当的,不像音乐,倒像是死神的敲门声,一声比一声急。我那会儿紧紧抓着座椅扶手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这鬼地方,连“欢迎”都搞得这么硬核。等双脚真正踏上格林赛罗斯的红土,幻想就彻底破灭了。这里的环境简直就是在跟所有生命为敌。白天长得可怕,两个太阳轮番炙烤,能把人晒脱一层皮;到了晚上,气温又骤降,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雾。但这都不是最要命的。最折磨人的,是那种无处不在的、黏糊糊的压力。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场遭遇战会在什么时候、什么地点爆发。敌人的侦察单位像幽灵一样,神出鬼没。我们得时刻紧绷着神经,连吃饭睡觉都得竖着一只耳朵。我记得有个新兵,叫小李,才来了三天,就因为极度缺乏睡眠和紧张,在一次小小的交火中差点崩溃。他抱着枪缩在掩体后面,眼神都是直的,嘴里反复念叨着“我要回家”。那一刻,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我们不是来当英雄的吗?怎么感觉更像是一群被扔进绝境的困兽?再说说我们的装备吧。老天,那可真是一场噩梦。后勤补给线长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,又臭又长。送来的物资,十次有八次不对路。你急需能量电池,他给你运来一堆口味单一的营养膏;你申请重型破障武器,回批的可能是用不上的工程零件。我们手里的家伙,动不动就闹脾气。我的那把制式步枪,在关键时候十有八九会卡壳,你得像哄孩子一样,拍打它,咒骂它,它才极不情愿地响那么几声。这哪是高科技武器,分明是个有自己思想的倔老头!你不得不跟这些“老伙计”斗智斗勇,这本身就成了任务之外的另一项艰巨任务。沟通?哈,那又是另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。我们和本地守军,明明说的是同一种语言,但理解起来却像隔着一个星系。他们有一套自己在这鬼地方摸爬滚打总结出的生存法则和战术暗号,在我们听来,跟天书差不多。有一次,我们接到指令,要求“在沙虫洞穴的第三只眼睛处设伏”。我和队友们面面相觑,沙虫洞穴在哪儿?“第三只眼睛”又是个什么玩意儿?结果白白浪费了最佳战机,还差点被包了饺子。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,比直面敌人更让人泄气。我们明明是来帮忙的,却感觉自己笨手笨脚,像个累赘。所以你看,支援格林赛罗斯,这个任务的名字听起来多么光荣正义,可内里的滋味,只有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。它不是简报室里光屏上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和箭头,它是污浊的空气、是故障的步枪、是沟通的鸿沟、是身边战友快要崩溃的眼神。这是一场在泥泞、疲惫和混乱中进行的战斗,英雄主义在这里褪了色,只剩下最原始的求生和坚持。但我告诉你,即便这样,当我们最终完成任务,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登上返航的运输舰时,回头望向那颗逐渐缩小的、荒凉的红色星球,心里还是会涌起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。有解脱,有后怕,或许,还有那么一丝不易察觉的……骄傲?毕竟,我们和那个该死的地方,以及它带来的所有问题,都真刀真枪地干过一架了。这份经历,苦涩,却独一无二。

标签: #罗斯 #林赛 #支援